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进课堂、进头脑,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育教学,深入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体系化推进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集政策支持、项目引领、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服务保障为一体的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筑牢人才自主培养、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伟大抗疫精神教育、龙江“四大精神”教育和“五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肩负龙江振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建设任务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 有机融合,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步提升,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体现龙江特色、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体系。
(一)强化统筹规划
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把课程思政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优势特色鲜明的工作格局。完善课程思政高质量建 设整体设计,建立教学指导服务体系,确保政策、经费、人员、条件等协调配套到位。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把课程 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分类推进
全面落实教育部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要求,基于不同教育类型、不同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关 系,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融入,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分类建设课程思政课程,分类开展课程 思政教学研究实践,分类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和教学竞赛,按国家要求高标准分类建设课程思政教材,充分体现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特色,提高各类课程育人效果。
(三)强化示范引领
完善国家、省、校三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体系,对示范 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总结凝练各级 各类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示范课程、教 学名师及教学团队的经验成果,通过课程观摩、主题研讨、 思政元素设计交流、优秀课程案例经验分享等形式予以推 广,以示范培育示范,以示范引领全局,带动形成更高水平 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格局。
(四)强化队伍建设
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性 工作,把课程思政作为师德师风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在岗 培训、教师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培训学习必修环节,开展全 覆盖、常态化的培训活动。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成 果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互鉴,培养教学能手。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中心和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通过实行“课程双负责人制”“结对子”等方式,搭建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合作 平台,建立集体教研制度,形成多学科背景互相交叉、 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五)强化课堂教学
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各专业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学生价值塑造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 标等专业核心素养进行总体设计,明确培养规格,提出思政育人要求和实施途径,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 各门课程要按照专业思政目标要求,细化落实到课程教学目 标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件制作、教材编写选用、课 程考核评价等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突出育人主渠道作用。
(六)强化推广应用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分类展示推广反响 好、水平高、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教学理念、模式和经验, 为广大教师提供集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学习和共享于一体 的教学资源服务。加强国家、省、校三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中心建设,引导教师聚焦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开展教学 研究,围绕优化和拓展教育内容供给展开深入实践,挖掘运 用好本地本校的教育内容,形成一批高水平成果。
四、建设措施
(一)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建好“一个制度” ,制定出台省校两级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系化推进“十四五”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任务。建好“一个组织”,成立省校两级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指导、评价和服务等作用。建好“一批高校”,全省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提升;重点打造一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形成符合人才培养定位、教师理念认同和能力胜任、学生真正入脑入心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培养体系,对同类高校发挥示范作用。建好“一批中心”,全省各高校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打造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实践教学、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产生一批课程思政高水平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课程思政高水平“智库”。
实施载体 l 制定省校两级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 l 成立省校两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l “十四五 ”期间,选树并动态调整 15 所左右省级课程思政建 设示范高校,其中本科高校 10 所左右,高职院校 5 所左右 l “十四五 ”期间,选树并动态调整 10 个左右省级课程思政教 学研究示范中心,其中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各 5 个左右 |
(二)构建项目引领体系
抓好专业思政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进专业思政建设,明确专业核心素养的总体思政要求,形成个性化、有特色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专业建设各要素全过程,分批次建设一批专业思政示范项目,打造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的专业思政典型,一流本科专业应率先建成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带动专业思政整体建设水平提升。抓好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建设的必要任务,遵循不同类别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分批次建设一批示范课程,一流课程应率先建成课程 思政示范课程,带动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实施载体 l “十四五 ”期间,选树并动态调整 500 个左右省级专业思政 示范项目,其中本科高校 300 个左右,高职院校 200 个左右 l “十四五 ”期间,选树并动态调整 1000 门左右省级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其中本科教育 400 门左右,研究生教育 250 门左 右,高职和继续教育 350 门左右 |
(三)构建队伍建设体系
重视教学能力提升,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基本要求,纳入学校整体教师教学培训计划,开展课程思政体系化、常态化、全覆盖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省校两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将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列为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和教学研究的条件,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重视名师团队建设,大力支持院士、“头雁”“春雁”“龙江学者”、教学名师等高水平专家学者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基于示范课程培养造就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畅通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联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渠道,以虚拟教研室等形式组建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实施载体 l 每年组织开展省校两级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 l 每年组织开展省校两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l “十四五 ”期间,基于示范课程选树并动态调整 900 个左右 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其中本科教育400 个左右,研究生 教育 150 个左右,高职和继续教育350 个左右 |
(四)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成效考评,形成多维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 体系,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评,采取线上与入校结 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方式实施评价。各高校要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纳入评教指标体系和教学督导内容,把学生参与 度、获得感作为检验课程思政实效的重要标准,着重考察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渗透度、与知识的融合度。强化结果运用, 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高校绩效考评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考核评价、职称聘任、岗位 聘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和有效使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纵深推进。
实施载体 l 每年组织开展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 示范高校和示范项目进行动态调整 l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在高校绩效考评、教师考核评价、职 称聘任、岗位聘用中的结果运用 |
(五)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健全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 设监测与成效评价、高校增值性评价、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名师奖、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表彰奖励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强资源共享,打造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案例库,建设优质资源,建好特色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和使用。加大条件保障,各高校要统筹各类资源,投入专项经费支持,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各校支持保障情况将列入成效考核。
实施载体 l 在教学名师奖、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表彰奖励中突出 课程思政要求 l “十四五 ”期间,建设省级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案例库)3 个,其中,本科教育 1 个,研究生教育 1 个,高职教育 1 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