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学校第三阶段第一次“办学特色落地汇报”活动在图书馆601室进行,校领导曹勇安、蒋春艳、姜岩、张振笋、白雪,以及骨干学习班全体成员、汇报选手、工作人员参加。全质办主任孟艳辉主持活动。
本轮汇报分职能部门与各系两大组别,共12名代表发表观点,职能部门主要围绕“生涯导师如何参与社会实践与工作效果测量方法”展开汇报;各系代表主要围绕“社会实践(第四学期)课程开发、社会实践(第四学期)管理与评价、测量方法”( 东亚技职校、继续教育部结合工作实际讨论社会实践的设计、实施、管理)展开汇报。
前者汇报时间不超过六分钟,后者不超过八分钟;评委们现场逐一点评,指明汇报内容可圈可点之处,也提出商榷意见。
理事长曹勇安适时现场进行点评,既有方向性的指引,又有细节处的推敲。他再次强调讨论活动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每一次讨论都是集思广益的过程,也是提高和统一思想的过程;要以专业为主体,进而搞好课程开发与建设;要解决好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和如何测评的问题;用心落实“全员皆教、人人皆师”的理念,深刻理解“生涯导师”的职责与意义;要为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个人价值不懈努力,同时学校对于出版教材的教师给予资金的支持,在教学质量奖评选的基础上增设育人质量奖。
副院长张振笋解读了本次汇报的主题:社会实践学期(第四学期)的研发与管理。他说,作为学校独创的“第四学期”已延续了18年,“第四学期”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落实学校培养学生“五种能力”的创新实践,是学生服务社会的平台。站在全新的时期,基于社情学情,融入应用型课程建设经验,汇聚全校力量,建言献策,完善“第四学期”方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王丽萍作为建筑工程系的代表汇报的内容是,课程开发部分,从查找各项国家标准及审核评估中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出发,通过分析各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设计社会实践课程的一级二级三级矩阵;在课程设计部分,能结合学校北区建设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通过各课点的评价标准测量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管理部分通过对标对表,分析目前现状,结合现状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各级QC小组监控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生涯导师的作用。通过管理流程明确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步骤及各类人员职责,制定考核量表,监控各环节质量达标。
基础部王春凤老师代表部门进行汇报,她立足基础部双服务定位展开,即基于大学语文门课教师与生涯导师双重身份,从分类指导到全程指导,细化生涯导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流程方法,提出教师要将专长融入学生社会实践,结合专业挖掘特色项目,助力学生成长。
思政教学部邵琦老师,从生涯导师“第四学期”的职责、具体实施和考核测量三个方面进行汇报。通过学习和梳理生涯导师考核管理和“第四学期”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最终确定思政课生涯导师在“第四学期”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实施中,在原有方案基础上添加了更加细化的特色管理。在就业指导方面,生涯导师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并通过推送就业信息、召开班会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管理工程系刘贤鹏老师,从学校“第四学期”的由来开始汇报,明确了社会实践课程的定位,通过设置结合各专业特点的实践项目来达到经管类专业“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以达到实践项目逐年递进、深入的效果。
东亚技职校继续教育部代表吴彦海汇报的内容是,依据学生年龄结构,结合学历层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人社局、教育局相关部门的要求,确定了德育目标的五项内容;结合学院“三▪五”人才能力标准,确定了技职校社会实践的三条基本思路。设计了各年段的社会实践内容,高一年级为基础级,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高雅的言谈举止、标准的军人形象;高二年级为提高级,感恩教育,树立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高三年级为卓越级,成功教育,并详述了实施环节与管理环节。
汇报活动后,全质办公布了本轮12名代表获得的分值与名次,并提出了下一轮大讨论活动的主题方向。
【责任编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