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当前位置: 伟德体育官网 ->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 正文

    创校30年——“学生家庭公寓”的故事

    日期:2021-02-01 来源: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党委宣传部 作者:尹剑飞 浏览次数:

    摄影

    有一次,笔者陪同省教育厅的同志走进校园西侧一幢学生公寓内进行采访,听来宾感言:不出寝室就能方便和洗浴……这么好的住宿条件在省内高校真是不多见啊!

    那么,学校发展之初的学生公寓长啥样?

    今天的学生,包括新入职的工作人员恐怕都语焉不详,倒是一些学校的老职工或当年的校友,还有深刻的记忆。

    创校之初就在学校工作的郭辉老师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他印象中1991年底在北校区办班时,有外县来的学生,咱们就几间住处,开始还能住下,后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居住矛盾就日益突出了,甚至成了影响发展的“瓶颈”。自建宿舍?既无那么大的场地又无充足的资金,就算都有,建设周期也漫长,不赶趟;租用外单位的集体宿舍?一般离学校远,学生往返交通不便,会浪费好多宝贵时间,学校管理起来也增加难度……

    怎么办?学校的决策层开动脑筋,走访调查,集思广益,最终创造性地确定了“将学校周围的民房作为学校学生宿舍延伸”的方案,这个“藏生于民的妙招”随即付诸实施,“学生家庭公寓”这一教育界的新生事物由此诞生了,中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潘懋元教授当年来校访问,走访了很多家“家庭公寓”,对此举赞不绝口。

    今天回望,其细节历历在目。当年,什么样的家庭可以纳入学校学生宿舍呢?学校提出了五条选租宿舍的基本原则:一要求备选住户家庭和睦,有良好的道德声誉,有一定的文化层次,能够对学生有较好的教育影响;二注意家庭人口结构,以免人多事杂不利于学生的课余学习和休息;三备选住户应能负担照顾、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责任,保证每天有足够的饮用开水、洗漱用温水,照明用电,以及保证住室内的安全等;四人均居室面积应不小于2.5平方米;五距学校通常不超过1.5公里,近者优先。

    经过余房出租者的自我介绍和学校主管人员深入到居委会、派出所以及住户的邻居中走访了解,学校确定了一批租用名单。最后,学校和出租者商定租用关系,郑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并强调两点:一学校要不定期抽查,定期考核,一旦发现不履行承诺者,立即解除租用关系;二学生把宿费交给学校,租金将由校方以管理酬金方式发给出租者。

    郭辉老师说,当时学校管理着500多处“学生家庭公寓”,手里还存有备选的200多套住房,多的时候有近3000名全日班学生在周边的建工、合意、红星小区,以及一厂四宿舍等“学生家庭公寓”中居住,过着有规律的学生生活,从而确保了当时的办学需要和以后学校逐年发展的需要。

    学校总务处的刘洪民老师,是1993年参加自学考试从山东到当年“黑龙江东亚大学”开启求学之路的,后留校工作至今。他回忆自己参与“学生家庭公寓”管理工作时说,当时的“公寓”分布在湖滨、安顺、江岸等三个办事处的辖区内,具体细分为五个管理区,学校通过吸收余房出租者为“家庭公寓管理员”,注意,这里的租方不叫“房东”,为什么?称呼郑重地用于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既是学校生活用语,也是对外宣传用语。这个命名既强调了每个成员的身份,也确定了相互关系的性质;用以强调教育性,强调组织性——对住房者,它将不断提醒每个人,这里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不该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对供房者,会时时提醒他,应该担负起教育者的新角色,学生与“管理员”两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房东与房客的供求关系,对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来说,则会由此而时时意识到,这里是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家庭公寓”也给“管理员”们带来了益处,他们腾出余房,增加了收入。校方管理人员则分片包干,利用晚5点到8点半这段时间深入到“家庭公寓”调查学生与“管理员”反馈的情况,为管理工作的调整提供依据。

     

    家庭公寓的环境

    刘老师说,当时每月的5号是“管理员”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学校舍务科要召开“管理员”大会上,总结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并给他们发放“工资”,按照学校提出的条件确定出“家庭公寓”的三个等级,即星、甲、乙级等,分别按每名学生每月支付“管理员”70、60 、50元不等的住宿费,条件好、“工作”到位的,拿高“工资”。有的家庭接纳的学生可达八名之多,每名同学如按甲级“公寓”月60元计(星级70元),一个月下来若没有违反与学校签署的协议,可以拿到近五百元的“工资”,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刘老师以自己为例当时每月工资也不过120元;另外,当时周围有下岗职工当“管理员”也是一种新的“就业”形式,还有退休的老人参与进来,等于贡献余热……

    学校教务处的陈茂松老师当年求学时就曾住过“学生家庭公寓”。他说,1998年从老家江苏省慕名来到现在的北校区“东亚大学”上自考班读中文,本以为学校有寝室呢,听说是在附近的“家庭公寓”住宿,心里直嘀咕:这样的地方行吗?住进去了才有了深切体会。当年他和另外三位不同专业的校友住在学校东侧的一位姓满的大爷家,家中的两位老人均已退休,二楼两室一厅的楼房腾出一间,搭了二层铺,收拾得干干净净(属于甲级“公寓”),他们就住下了,每天早起晚归开始了学校的学习生活。慢慢地,都是远离家乡的学子们感觉这里有浓郁的家庭味道,每天有人给烧热水,夏天切了西瓜送过来解暑;放学回来侃大山的时候,还有人管着,让他们抓紧时间学习,不负韶华;有一次,陈茂松着凉了,晚上浑身滚烫,满大爷知道了,就熬了姜汤端过来给他驱寒,原来担心第二天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去不了呢,结果第二天就一切正常了,于是按部就班做该做的事去了。当然,满大爷的孩子不在身边,家里搬秋菜、扛煤气罐或者其他重体力活,他们自然会抢着干;他们也为老两口解除了不少的寂寞。后来,陈茂松毕业并留校工作了,满大爷还关心着他的婚姻大事,听说他处了女友第一次要去见人家长辈,还嘱咐了不少北方的礼节常识,他都一一照办,并得到了女友家人的首肯,最终成就了这桩美满婚姻。

    还听到过一个相关的故事:在一次“家庭公寓管理员”大会上,一位来自外省的女同学含泪讲述:“一年前,我患了严重的胃病,医生说此病须吃软食,你家不在本市,还是回家养好病再来读书吧!回到公寓,管理员得知此事后说:‘回家?这就是咱们的家,你的饮食我负责!’在这位管理员阿姨近一年的精心照顾下,我的胃病痊愈了。现在,我不但每门功课都过了关,而且还荣获了几次‘学习标兵’!在这远离家乡的‘家庭公寓’里,我又一次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

    另一个相关的故事是:在一次“家庭公寓”文艺汇演中,红星管区一名下岗三年多的九号管理员激动地说,她爱人当时为参加成人高考而备战,住在他们家的两名同学就利用休息时间,一天天一月月为他补习,最终,爱人顺利考入了职工大学;学习计算机的同学,还教她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而后,她去一家公司和二十多名报名者同台竞聘,在年龄和学历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她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却是最出色的,最终她自豪地成了唯一的胜出者,生活为她展开了又一幅美丽的画卷!

    “学生家庭公寓的记忆”

    现已创办上海万木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鸿鹄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校友周树荣,去年回到母校时,笔者采访住过“家庭公寓”的他。周总提及此事记忆犹新:“居民家的大爷大娘、大哥大嫂,对学生们也给予很多关照。我们上学的时候,他们就把水给我们烧好,壶都灌满,还对我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我进入的是第一机床厂工人家庭,我们相处得非常好,现在还有来往,他们去上海了,我接待他们,他们有什么困难了,我还可以提供帮助。”

    陈茂松老师说,他上大学的同学中没有一个住过这种“家庭公寓”的,住过了才认识到——这在教育界也是个敢为天下先的创举,且文化延伸的意义超出预想!

    学校从1991年借校牌办自考班,到1993年成立黑龙江东亚大学,再到2001年成立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并在2004年申请“专升本”,直到2011年升本成功,可以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郭辉老师回忆说,就在2004年,在新校区上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学生公寓,9月下旬投入了使用,解决了约两千名学生的就寝问题,这也意味着“学生家庭公寓”逐步退出了历史。

    当年亲身经历“学生家庭公寓”的学校副院长张振笋说:“让学生住到周边老百姓家,解决校内无宿舍的问题,这是创业之初的无奈之举,但是创业者们通过观念重塑、组织重构、制度重建,赋予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变闲置住房为学生公寓,变房东为公寓管理员,变校外住宿为社会化学习课程,拓展了全员育人的场域,扩大了学校育人的朋友圈,在学校与社区、学生与公寓、公寓与公寓的互动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深度融合,促使学校教育文化的外溢,辐射影响周边,互动交融,形成了共建同学、共创共享的新型教育生态圈。窗外是课堂、世界是教材,人人是老师,人情练达即学问,‘家庭公寓’的经历是当年学生从母校所学习的十分重要的课程,受益终身。缺失即资源、社会即教材,学习即互动,是‘家庭公寓’创举留给今天我们的重要启示。”

    “学生家庭公寓”的这段特殊历史,已经载入史册,不会被忘却,它向人们展示了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学校发展智慧的光芒和心血的结晶,这无疑凝成了学校永远的记忆,也必然成为校园文化——敢为人先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会激励一代代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 刘丽】

     

    联系我们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版权所有:bevictor伟德 - 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  邮编:161005

    新闻访问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