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理事长曹勇安教授应厦门大学邀请,在厦门大学高教讲座(第130期)作《应用型课程建设原则、方法、评价》专题讲座,讲座线上线下同时进行,200多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振天主持,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百岁老人潘懋元先生自始至终在线倾听。
讲座从“学校是什么”、中外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对比及我国课程与教学关系演变历程等导入,分享了基于实践的课程开发的原则、方法与评价方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重点从教学环境设计、技术设计、评价设计、学法教法设计、课程设计达到“四真三化”阐述了应用课程的原则;从专业培养目标、门课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及测量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分析了课程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演示了从课程体系、课程单元到节课(项目)的三级矩阵;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情特征等要素,来建立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的评价标准。并从多角度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使每节课中都包含隐性教育目标,指出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指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人民满意的课程。
理事长曹勇安教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办学实践和丰富经验,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权威的专业理论和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结合托管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实践、设计实施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产教融合、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形成学习团队——以赛促学,职业标准达标;实践团队——每年暑期企业学习,带着问题反思;创业团队——师生共建;岗位创业——“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梯次递进。指出树木成长靠土壤,学生成长靠课程,课程是学校特色的源泉,而创新能力则是其源头,要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培养目标确定后,课程就是决定因素,不解决教和学的问题,培养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讲座中理事长曹勇安教授幽默风趣地用口诀对应用型课程建设进行了形象比喻:课程是老汤,设计是配方,教学是熬汤,评价是品尝。课程定位——大海航行靠舵手,专业跟着产业走,万物生长靠太阳,育人就在课堂上;课程设计——四真三化为指导,真实环境不可少,真学真做最重要,有真本领才达标。产教融合啥办法?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做,学做合一;课程评价——出专利显能力,创新精神可视化,带公司出校园,创业能力可量化。从整体作分析,举例要看百分比。
讲座结束时曹勇安教授还与参会相关专业老师进行了互动,就与会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潘懋元先生对曹勇安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课程很生动,既有逻辑体系,又有生动表述,连口诀都有了,我要储存到电脑里面,分享给大家。曹勇安教授对老先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